【笃行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浙江实践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推进了民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推进了乡村韵律的充分表达、推进了城乡要素资源的均衡配置,是目标逻辑、制度逻辑和行动逻辑的有机统一。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要坚持问题导向,直面数字技术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着力从数字政策、数字设施、数字治理和数字产业等方面协同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等重要论断和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浙江应坚持立足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先发地优势,躬身续写乡村振兴篇章,不断总结、提炼和升华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发展的经验,高标准做好乡村振兴发展头雁,全力扛起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一、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
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实践体现着党的初心使命和人民期许期待的有机结合、体现着中央决策部署和浙江行动的有机结合,表征着浙江奋力实践和勇力作为的意志品质、行动能力和实践效果,是对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协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精彩演绎,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展成绩。
(一)推进了民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改善和增益民生福祉,推动广大乡村居民共享乡村振兴发展的红利。浙江省紧紧围绕乡村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的现实需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广大农业农村农民的利益诉求相结合,而网络化全覆盖和智慧化平台是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成果。从网络化全覆盖层面看,2021年浙江实现行政村4G和光纤全覆盖,重点乡镇5G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100M以上进入速率;北斗、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与种养殖业的融合应用;同时,启动数字农业工厂“三个一百”(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各100个)试点建设行动。[1]从智慧化平台层面看,“浙政钉”“浙里办”有135项涉农端口,省本级线上受理率100%,全省县域党务、政务、财务公开行政村占比率均超过98.5%,[2]显著增强了信息传导和信息服务群众的效果,实现了民生关联项目的高效度贯通和高质量保障。诸如在“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余村,智慧医疗、远程就诊、智能停车、智能燃气、智能路灯、智能垃圾桶、智能消防栓、智能电表、智能烟感器等已经全部走入民众生活,数字技术已然成为增益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
(二)推进了乡村韵律的充分表达
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绵延不绝的根脉和灵魂。数字技术对于彰显乡村韵律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重大决策部署以来,浙江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根据《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2017-2021)》公布信息显示,2017年全省3A级景区村庄合计285个、2018年全省3A级景区村庄合计481个、2019年全省3A级景区村庄合计412个、2020年全省3A级景区村庄合计419个、2021年全省3A级景区村庄合计369个。[3]截至2021年浙江全省累计建成A级景区村庄11531个。[4]以上景区村庄建设成效和成绩极大厚植了浙江乡村的特色。伴随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演进新发展,“绿色发展”“文化挖掘”“机制创新”“创客人才”等最具江南特色的“浙江乡村”被不断地放大,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正在成为扭转乡村落后性认识局限的重要外显形式,浙江乡村被数字活化和靓展,这也为筑牢乡村振兴信念和培养乡村发展认同奠定了重要基础。而2021年“浙江数字乡村先锋榜”更是别具特色,“十佳数字乡村整县制推进案例”“十佳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多跨应用场景”“百优数字化场景先行村”将浙江乡村特色、浙江乡村风貌、浙江乡村韵味尽情展示出来,有效提升了“浙江乡村”的美誉度、辨识度和影响力。
(三)推进了城乡要素资源的均衡配置
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上,浙江锚定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的关键命题,以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社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城市与农村”“农民和市民”等变量关系为基础,[5]不断“整合区域内资源”,推升“优质医疗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在基础保障上,利用数字技术丰富“电商扶贫”“网络直播”“线上零售”等内容,不断拓展农产品销售的新业态;[6]在推升提高上,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推进和优化城乡土地、技术、资本、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农村产品供给”等内容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农村农业全业态的市场反应性。[7]据《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浙江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为68.8%,居全国首位。数字技术是对要素供给领域与需求领域的数据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的调整与重塑,对浙江城乡要素资源配置特别是乡村资源配置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升作用。[8]而“西湖云栖小镇”“余杭梦想小镇”“萧山信息港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上虞e游小镇”都是优化城乡要素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阵地,已然成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标识性成果。
二、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既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浙江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举措。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有其内在的逻辑自洽,是由目标逻辑、制度逻辑、行动逻辑聚合而成且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
(一)目标逻辑:从现代化的宏大描绘到数字技术赋能的精准解剖
目标引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浙江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是对党中央数字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是落实“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及“乡村振兴战略”号令的再聚焦再部署再安排。可以说,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是契合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手段,是符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重要举措。历史地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有自身的目标逻辑,是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的有机统一。从宏观目标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2021)明确了“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和“打造‘互联网+’科创高地”的决策部署,突出“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和“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两项重点目标任务;从中观目标看,《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2019)和《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2020)强调要在“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上卓建新功,重点围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命题开展工作;从微观目标看,《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21) 既有“乡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有序推进”的指向性目标,也有“电子商务专业村达到1800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到1200亿元”的明示性目标。
(二)制度逻辑:从元政策到基本政策再到具体政策的精准对接
数字乡村制度对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的坚实保障。从元政策的制度逻辑看,《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2016)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立足“信息化驱动现代化”的发展主线,在“统筹推进”“创新引领”“驱动发展”“惠及民生”“合作共赢”“确保安全”“信息化基础支撑作用”“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等领域明确了关系现代化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突出释放“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和“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等重要内容;从基本政策的制度逻辑看,《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2020)和《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2)聚焦“发展形势”“总体思路”“主要工作”“行动指向”等领域明确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内容,突出“构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加强重大工程设施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工作的主导性、重要性和关联性;从具体政策的制度逻辑看,《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2016)和《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2020)等聚焦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化、操作化、可执行性与实效性等关键命题,突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对接点、供应点和融汇点,重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的精准对应和实效呈现。历届浙江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接续推出“四张清单一张网”(2014)、最多跑一次(2017)、政府数字化转型(2018)、数字化改革(2021)等政策举措,不断推进乡村数字发展环境、发展支撑、生产信息化、经营信息化、治理信息化的系统蝶变,用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发展,用精细化、精致化制度趋导机制和行动规范机制推动党、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等多维主体相融交汇,将数字赋能具体政策集成为塑造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和社会行动的社会规则,为浙江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支撑条件和活动空间。
(三)行动逻辑:从应然到实然的精准施动
数字技术赋能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其要义在于实现数字技术向乡村振兴效能的转化,是工具方式和行为目标的有机结合。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应关注两方面:其一是科学把握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的互契逻辑。数字技术为城乡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更多场域、空间和可能,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贯通,需要在数字技术和乡村振兴之间建立必要的因果性、对应性关系,尤其是要明确数字技术是工具手段、乡村振兴是目标指向的内在关联和契合关系。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既可以为数字技术的大范围使用提供广阔空间,也可以为数字技术的开放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能够极大加快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和步伐。其二是科学把握政府主导与多维主体协同的联动逻辑。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要义在于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链条、全口径和全方位的振兴,是数字技术与产业、数字技术与人才、数字技术与文化、数字技术与生态、数字技术与组织的系统搭接,其根本要义在于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行动力和行动效果,从行动价值——行动举措——行动效果上充分展示城乡高质量融合的新形态,全力推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建设步伐。从实践看,“浙里办APP”将涉农服务纳入到“便民服务”“热门服务”“数字化改革”“特色专题”“主题集成服务”“基层服务专题”等模块之中。在供水保障上,浙江省推出“浙水好喝”数字化管理平台,全省9891座供水水厂(站)、9733处供水水源全部入库、上图、联网,实现100%城乡居民全覆盖,91%以上人口的供水质量能够实时监测;[9]在寻医问药上,浙江启动“健康大脑+”体系,构建省、市、县、乡、村5级贯通网络,有效解决城乡居民健康数据“低、小、散”问题,在智慧医疗、数字健康管理、智慧公卫等3个子领域上线各类数字化应用70余项,已经汇聚全省4400多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5600多万份电子病历,每日服务超1700万人次。[10]正是这些数字技术赋能的延伸服务、拓展服务和精致服务,切实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美好生活体验,极大提升了广大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的推升策略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一项聚合、贯通和互促的系统工程。浙江必须立足省情,结合自身情况通盘考虑,着力在数字一体化政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治理格局和数字产业等方面协同用力。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数字乡村一体化政策设计
数字政策是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发展既要对接和用好国家政策,也要细化和提升地方数字政策建设水平。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坚持把握好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11]这既是推进数字技术发展的战略指导,也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坚持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的发展价值,就是要充分认识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要突出数字技术赋能的工具性效果,精准把握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坚持用数字技术支撑乡村振兴、用数字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二是坚持完善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配套性政策。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在比照城市文明的基础上,挖潜乡村文明的新形态,是对生产方式、要素方式、市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再提纯和再优化,是对数字与乡村、价值与工具、技术驱动及其效果的系统化整合。在城乡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中,要始终坚持对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标准、数字技术服务参数、数字技术价值等一体考量,加速推进城乡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同步协调发展,激发城乡数字技术赋能的内部动力,有效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点位政策、线位政策和面位政策的有机协和与统一,充分释放城市和乡村各自特色和优势。三是坚持推进政策优势向实践效能转化。数字技术赋能是浙江制度供给和政策支持的重要层面,在政策重心上,要强化“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调动科研机构、互联网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创新创造热情和积极性”,盘活存量资源、挖掘潜力资源,“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普惠金融、现代农业等数字化产业”,[12]面向数字化和智能化项目,在全省范围内突出“网络建设”“产业发展”和“融合应用”的个性化政策、扶持性政策供给,加大对“5G应用”“云服务”项目实施补助和补助期政策力度,激发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政策的实效输出,加速推动政策优势向实践效能跃升。
(二)统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没有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成效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为此,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的布排和搭建。数字基础设施的布排和搭建要考虑浙江实际情况,依托政策推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千兆连接基建工程,加速推进重点乡镇千兆网络全面接入,加快千兆网络进村工程,通过“数字乡村公益服务项目”“扶贫助农直播”“5G智联云发布”“5G新基建产业论坛”推动和实现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二是确保广大农村居民能用上用得互联网。数字技术采用的是使用者付费的方式,对于农村居民来说,网络费用开支并不低。基层政府和网络关联企业应采取合力措施,借助乡村助力套餐、村民适合包、基本套餐包等形式,保障广大农民有网“可”用和有网“得”用。三是推进广大农村居民用活用好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推广使用,要努力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看得懂的语言来描述相关内容,特别是借助“数字技术小能手平台”“数字技术帮扶专用线路”“帮扶小达人”等多种形式向求学农民、求技农民提供帮助和指导,切实提升数字技术的便民性、高效性和群众的美好体验感。
(三)优化数字乡村治理格局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一项牵涉广泛、关联要素众多的庞大工程,直接面向对象就是广大乡村群众。优化乡村数字治理格局需要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是精准对接民生需求。数字乡村治理的关键就是要坚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持续强化乡村数字治理接点平台的公共性”,实现数字平台——民众需要——服务效果的精准对接,把握好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振兴发展的互契关系,推升数字乡村治理的水平和质量,有效统合国家——地方——乡村三位一体的多元互动网络,及时关注数字平台与民众需要的张力并辅以必要的人力安排,确保民生需求的落地性和实效性。[13]二是高质量统筹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协同推进。浙江数字治理要在城市大脑的基础上,不断推升掌上办公系统、掌上办事系统,聚焦阻碍城乡公共资源中梗阻,打通社会交际“最后一公里”,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通信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14]等应用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将智慧城市的纵深服务功能向乡村延伸和拓展,加快推进城乡信息一体化、城乡智能一体化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在更高层面的互生融合,尽最大努力让省域内尤其是山区26县的偏远乡村享受到同城市一样的优质数字服务。
(四)推动数字乡村产业发展
数字乡村产业既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升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推动数字乡村产业发展要着力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数字乡村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着眼城乡居民新期待特别是新的消费需求,不断挖掘浙江城乡融合发展的聚焦点、融合点和增长点,尤其是要不断挖掘乡村潜力和乡村资源,引导乡村产业的特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感知体验、智慧应用、要素集聚、融合创新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圈,辐射和带动乡村创业创新。二是不断创新创造乡村数字产业发展新模式。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推进数商兴农工程,支持和发展农副特产品直播新业态,通过政府助力、社会帮助和农民自主融合等多种方式引导农副特产品直播等新业态健康成长和健康发展,用数字技术盘活和带动农村产业,促进农副特产品直播带货健康发展,打通农业产业从生产——加工——销售的链条,持续深耕“临安山核桃”“安吉白茶”“余姚杨梅”“绍兴黄酒”“黄岩蜜桔”等农副特产品的品牌价值,畅通农副特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地域性农副特产品走向全国性市场和国际性市场,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厚植基础与力量。
总之,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发展既能引领乡村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发展形势,也能带动中国乡村建设走出特色创新和特色领跑之路。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既可以让数字技术发展红利和改革发展红利更好惠泽亿万农民,也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特别是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浙江经验和浙江智慧。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EB/OL].https://zjnews.zjol.com.cn/gdxw2021/202106/t20210611_22663981.shtml,2021-6-11;
[2]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EB/OL].https://zjnews.zjol.com.cn/gdxw2021/202106/t20210611_22663981.shtml,2021-6-11;
[3]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2017-2021)[EB/OL].http://ct.zj.gov.cn/art/2022/6/22/art_1643514_59009165.html,2022-6-22;
[4]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EB/OL].http://ct.zj.gov.cn/art/2022/4/1/art_1643509_59010037.html,2022-04-01;
[5]谢璐,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2(2):147-148;
[6]张世贵,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协同机理与改革路径[J].中州学刊,2020(11):72;
[7]高帆,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了城乡结构转化?[J].天津社会科学,2021(5):136;
[8]武宵旭,任保平,数字经济背景下要素资源配置机制重塑的路径与政策调整[J].经济体制改革,2022(2):5-8;
[9]朱承,孙良等,助力城乡共饮“幸福水” 这个平台已覆盖浙江全省居民[EB/OL].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845010,2022-4-17;
[10]陈宁,我省聚力打造“健康大脑+”体系[N].浙江日报,2022-2-28(001);
[11]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2):1-3;
[12]陈卓,许志国,谢恒烺,数字经济的政策解读和发展路径[J].宏观经济管理,2022(4):30;
[13]李全利,朱仁森,打造乡村数字治理接点平台:逻辑框架、案例审视与联动策略[J].学习与实践,2022(3):90-91;
[14]赵志营,李盛竹,李倩,中国公共资源城乡共享、网络化与城镇化的 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调研世界,2021(6):5。
▲上下滑动查看
作 者:周柏春
单 位:浙江农林大学
课 题:2022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推进城乡融合的基本历程和经验启示研究”(编号:22NDJC099YB)。
本文学术贡献:
一是对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行了提萃与总结。文章坚持以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为抓手,充分展现了浙江上下奋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展现了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归纳、总结和提炼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的目标逻辑、制度逻辑和行动逻辑,为新时代加快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新征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学理支持。
二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文章以数字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依托,以具体政策、具体做法、具体成效为表征,建构了强化数字乡村一体化政策设计-统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乡村治理格局-推动数字乡村产业发展的“四位一体”框架,可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实践提供重要参照和重要支持。
-往期回顾-
【聚焦二十大|专家读报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伦理|之江策
【聚焦二十大|专家读报告】培育创新文化,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之江策
【聚焦二十大|专家读报告】讲好新时代浙江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故事|之江策
投稿邮箱:zhijiangce@163.com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